偉喬生醫、生德奈、德國Cytena 攜手合作 三方共創細胞株開發平台

文/經濟日報 張傑 2024/03/18 隨著生物製藥技術的進步,利用哺乳類細胞產生抗體蛋白等大分子藥物種類多樣,逐漸被廣泛臨床應用,但細胞具有生命活性,在培養的過程中可能發生變異,進而影響藥物品質,因此協助客戶開發穩定的細胞株,便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不僅確保藥物產品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還能大幅降低人力及時間成本。 偉喬生醫與生德奈及德國Cytena,三方攜手共創細胞株開發平台。 偉喬生醫/提供 偉喬生醫與BICO集團旗下的德國Cytena,及生德奈生物科技三方聯手合作,共同建立專業且具競爭力的細胞株開發(CLD)平台場域,期盼透過自動化設備即時監控細胞培養,使細胞培育過程的掌握更為精準,技術更加升級。 致力於推動自動化細胞培養的生德奈(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執行長蔡承翰認為,臺灣藥廠或CDMO市場雖然較小,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已逐漸朝向全自動化面向擴展,目前全球擁有自動化細胞株開發設備的國家,僅美國、歐洲,而偉喬生醫勇於嘗試此類合作,成為全亞洲第一供應自動化高通量細胞株開發(CLD)平台場域,是一項大膽的突破,未來也計畫佈局到全球,導入生物製藥、自動化流程。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樂見其成,認為此次細胞株平台及場域的開發,拓展了業界專業的技術,過去人工監測無法做到全面化且即時掌控,如今透過自動化設備開發,能即時監控細胞培養,提供穩定的細胞株給下游藥廠,加速製藥流程。 此次技術亮點包括懸浮培養的專利技術,讓培養液中的細胞處於懸浮的狀態,更能穩定細胞生長,使產量最大化。透過相關自主開發試劑及相關流程,加上自動化整合技術,可以顯著提升細胞培養的效率及穩定性,再者,自動化平台能減少人為操作的誤差,加快開發進程,從而提高整體的效率以降低開發及生產成本。 偉喬生醫與生德奈,以及德國Cytena不斷研發和優化專為細胞株設計的培養流程,不僅提高特定細胞株的生產效率和品質,還能針對不同大分子藥物、生物製劑需求進行客製化調整,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透過這樣的創新整合,偉喬生醫與合作夥伴攜手提升生物製藥領域的技術標準,為未來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偉喬生醫】 創立年:2013年 創辦人:莊詠鈞、鄭又瑋 文字簡介: 偉喬生醫致力於技術創新、前瞻性產品開發,成為臺灣創新、具突破性且國際化的生技公司,並與各國專家及合作夥伴共同組成多元化、具競爭力團隊,與國際接軌,共同提升人類社會福祉並創造永續價值。 品牌官網:https://www.leadgenebio.com/zh/about-us/index

Continue Reading偉喬生醫、生德奈、德國Cytena 攜手合作 三方共創細胞株開發平台

醫療產業注入新活水 台灣生醫新創於D talk展現AI數位力

DIGITIMES企劃2021-12-23 近2年疫情加速全球智慧醫療市場需求以及產業發展,根據醫療健康加速器StartUp Health數據顯示,僅2020上半年,全球醫療新創就募集91億美元投資,較2020年同期成長近19%。尤其台灣ICT產業蓬勃發展,加上台灣完整的醫療體系,正位置料醫療產業發展奠定差時的基礎。因此,許多新創團隊也以資通訊為基礎,結合AIoT、大數據運算等技術切進醫療行業,不僅是創業好題目,同時也是台灣新創發的優勢。 善用AI智能顯微鏡大量辨識,開創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致力於推動AI智能顯微鏡與病理輔助診斷系統的威捷生物醫學(WELLGEN MEDICAL),創辦人林裕森提到,臨床上許多疾病與癌症的檢測,需要人工使用顯微鏡鏡檢。然而針對檢體的鏡檢,以細胞學來說,需要放大倍率400倍,有些特殊需求像骨髓血液抹片,放大倍率更高達1,000倍,透過人工肉眼觀看檢體耗時費力,甚至掃片機的設備費用也所費不貲。 為解決行業長期面臨的痛點,威捷生醫從硬體切入,推出一台價格合理的顯微鏡掃片機,能放大倍率超過400倍、甚至近1,000倍掃出肺結核菌、白血病骨髓細胞,有效幫助醫檢師快速實現數位病理的檢驗流程。 但只有硬體還不夠,威捷生醫同時也進攻軟體,研發出AI智能顯微鏡輔助診斷系統,目前累積大量臨床影像數據,包含肺結核1萬多張抹片,另外還有病理組織、細胞、細菌革蘭氏片等資料。 關於威捷生醫的解決方案價值,林裕森進一步解釋,他們觀察到醫檢師一天要看的人工鏡檢次數,平均每天至少15,000個視野,且其中大量時間都在看檢體陰性片。因此威捷生醫希望運用AI辨識技術主動找出潛在陽性檢體,幫助醫檢師縮短例行工作,加速檢驗的效率。 另一方面,佔病理檢驗工作流程多數的檢體,是以細胞學抹片為大宗,觀察到市場現有的設備多是以組織學為拍攝主軸,威捷生醫的品牌定位也就切入利基市場,發展數位病理的細胞學偵測。 最後林裕森也提到,他們藉由優化醫檢分析效能,希望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因為這套系統具備同步儲存與傳輸數位功能,可以在遠端進行邊緣運算,就能減少檢體運送過程中的碳排放。未來他們也將持續強化取像技術及深化人工智慧分析,推動全球AI醫療改革。 芯聖科技打造3D光學皮膚斷層掃描儀,聚焦3大類目標客戶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過去皮膚診斷需要依靠超音波,要不然就是需要透過注射螢光染劑,透過光學技術來拍攝皮膚的結構變化。不同於傳統皮膚檢測設備,芯聖科技(OPXION Technology)掌握「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開發出一款3D皮膚斷層掃描儀,可即時提供高解析度的3維皮膚結構影像,幫助醫生做皮膚疾病診斷的輔助,甚至幫助醫美診所在為客戶注射玻尿酸時,能減少填充物阻塞血管導致失明的醫療風險。 芯聖科技創辦人蔡孟燦提到,芯聖科技解決方案能解決皮膚診斷、治療成效評估、減少醫療糾紛等市場問題,背後的技術來自他們掌握3D高解析成像,可達到細胞級解析度,2mm成像深度深入分析角質層、表皮層、真皮層,以及6x6mm大範圍的非傷害式掃描,可減少病人接受侵入性切片的需要,輔助精準化治療。 芯聖科技的3D皮膚斷層掃描儀另一優勢,來自可攜式系統設計,每秒可產出100張高速3D成像,2.1Kg重量手持式設計讓醫師單手好操作,且機台體積小不佔空間,適合各式不同場域。 除硬體創新,芯聖科技也運用AI輔助多功能量測,可以定量分析膚質,針對皮下藥物釋放做成效評估或皮膚治療導引,同時也能累積雲端皮膚統計資料庫,運用機器學習的優勢,持續強化量測的精確性。 蔡孟燦就提到他們開發的軟體演算法,目前可評估多種皮膚參數,包含角質厚度、皮膚水份、膠原蛋白含量、微血管密度等,未來他們的終端客戶將聚焦在醫院、醫美診所、以及藥妝專櫃/直銷,幫助更多人享有好膚質。 生德奈打造新型微量生物反應器,加速生醫製藥及細胞株開發 傳統在生醫領域,最主要挑戰在於細胞株培養環境複雜,往往耗費大量人工及時間流程。例如遇上COVID-19病毒來襲,如何加速培養細胞產生細胞株抗體,進而成功開發生物疫苗就相當重要。為達成生醫革命,生德奈(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執行長蔡承翰表示,生德奈希望顛覆目前傳統早期細胞靜態培養的劣勢。 至於生德奈如何為市場帶來創新?目前生德奈開發出市面上通量最高、且體積最小的S.NEST微量生物反應器。這款反應器有幾項獨特設計,其一是培養槽具有單獨的環境設置,可達到精準控制的培養箱並進行監測。其二是配有4組適合24孔或96孔培養盤的空間,可同時最多培養384個樣品的高通量環境,並且是在環境均勻狀態下讓細胞穩定成長。其三是搭配光學相機模組,在細胞生長過程隨時針對pH值、溶氧量等指標進行監測。 蔡承翰接著說,S.NEST微量生物反應器,能改變生物製藥藥廠以往培養細胞的模式,因為過去培養單一細胞往往需要數個月讓細胞成長,之後才能逐一選擇最強壯的細胞進行後續量產。運用此技術就能在早期判斷哪些細胞最適合做後續研究,有效提升實驗室研究量能、減少重複工作、甚至縮短生物疫苗這類新藥的開發時間。 生德奈看準現階段是新型態科技與生物研究的交會點,他們下一代產品也正在開發,未來將鎖定生物細胞、癌症偵測、iPSC(誘導性全能幹細胞)領域,也希望透過AI演算工具,讓使用者篩選找到更多潛在可用的細胞株,真正實踐Revolution of Cell Culture願景。

Continue Reading醫療產業注入新活水 台灣生醫新創於D talk展現AI數位力

「新創事業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暨小巨人獎」11/22盛大頒獎

文 郭靜芝 2021.11.22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及生德奈生物科技(股)公司執行長蔡承翰合影。圖/業者提供 新創事業獎共有20家得獎企業,獲獎企業以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動能,展現無盡新創活力,科技產業組如「三維人股份有限公司」,運用AIoT串聯車聯網生態圈,打造專為商用車隊營運者設計的行動定位數據平臺,提供便捷智慧交通軟體服務;創新服務組如「瑞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CodingBar青少年程式設計領航學校平台,打造雲端AI智慧程式教學與學習平臺,快速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新世代人才。 創新研究獎共有30件獲獎標的,涵蓋資訊與電子類、機械與自動化類、材料與生技類、服務類及綜合類,除了傳統製造再升級外,更結合創新科技技術,迎向智慧世代。竹陞科技透過物聯網感應器、智慧工廠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及雲端服務,針對不同類型、廠牌的機台設備進行優化,有助於實現智能工廠生態系。牧陽能控深耕綠能解決方案,以綠電整合為基礎,結合AI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帶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米菲多媒體專注於新型態互動科技的研發,應用線上線下模式進行積木式設計與學習服務,從教育著手厚植XR人才,進而帶動企業數位轉型。 得獎企業名單如下: 第20屆新創事業獎(20家) 科技產業組:亞福儲能(股)公司、捷絡生物科技(股)公司、生德奈生物科技(股)公司、三維人(股)公司、谷林運算(股)公司。創新傳產組:海洋福星生物科技(股)公司、禾乃川(股)公司、璽樂科技(股)    公司、喬治兄弟有限公司、文旦復興企業。創新服務組: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股)公司、台灣牙易通(股)公司、思納捷科技(股)公司、塊樂方程式(股)公司、瑞比智慧科技(股)公 司、極現科技(股)公司、台灣居護(股)公司、慧景科技(股)公司、睿加科技(股)公司、領投肯科技(股)公司。 第28屆創新研究獎(30家)  上禾堂國際美食有限公司、上暘光學(股)公司、友威科技(股)公司、巨量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光禾感知科技(股)公司、光宇應用材料(股)公司、光鼎生物科技(股)公司、宇萌數位科技(股)公司、成信實業(股)公司、百歐精準生物醫學(股)公司、竹陞科技(股)公司、米菲多媒體(股)公司、走著瞧(股)公司、牧陽能控(股)公司、阿飛國際有限公司、南方科技(股)公司、映智科技(股)公司、晉兆生化科技(股)公司、海盛科技有限公司、國際精工(股)公司、創甡生物科技(股)公司、景岳生物科技(股)公司、智易能系統(股)公司、智盟能源(股)公司、萬物智得(股)公司、達鴻機械(股)公司、鉅田潔淨技術(股)公司、廣化科技(股)公司、環意有限公司、耀主科技(股)公司。

Continue Reading「新創事業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暨小巨人獎」11/22盛大頒獎

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Closes $5M Funding to Develop Automatic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latform for Pharmaceuticals

Founded in 2018, CYTENA BPS (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an innovative company in Biosciences which specializes in automatic microbioreactor techniques. The company closed a financing round bringing in $5 million to…

Continue Reading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Closes $5M Funding to Develop Automatic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Platform for Pharmaceuticals

CELLINK launches the S.NEST, a high-throughput microbioreactor with real-time monitoring to ensure maximum cell growth and streamlined workflows

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a CELLINK company, has launched the S.NEST™, a state-of-the art microbioreactor that maximizes cell growth while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cell conditions from start to finish. Well-known for…

Continue ReadingCELLINK launches the S.NEST, a high-throughput microbioreactor with real-time monitoring to ensure maximum cell growth and streamlined workflows

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Closes Pre-A series Funding, Accelerates Development in Microbioreactors

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cytenaBPS) in 2020 November successfully raised approx. 1.9 million USD (55 million TWD) in the pre-A round, l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fund of Taiwan, and a…

Continue Reading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Closes Pre-A series Funding, Accelerates Development in Microbioreactors

中研院揪團 共尋生醫獨角獸

工商時報 杜蕙蓉 2020.09.08 左起為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陳康偉、Amazon Web Services(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圖/杜蕙蓉 中研院、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Z)、亞馬遜集團(Amazon Web Services;AWS)7日宣布,三方將攜手舉辦「2020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尋找台灣獨角獸醫療新創公司,且可快速上市的醫療解決方案。 此加速器計畫,源自去年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與AZ,開啟國際大藥廠來台尋覓「黑馬」新創公司後,有鑑於生醫療領域已從醫藥、醫材延伸至數位醫療,加上台灣ICT結合BIO優勢可創造利基, 今年再加入AWS,三方將合作啟動遴選。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陳康偉指出,去年該計畫培育出醫守、生德奈等八組生醫新創團隊,目前都已有不錯的進展,預期台灣今年防疫成功讓國際知名度大增,將有助於新創團隊的國際募資和尋求資源。 陳康偉指出,AZ致力於生技研發、醫療臨床研究等,包括腫瘤、心臟、呼吸道等領域具有臨床經驗,而智能加速器相關計畫也在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家推動,預期今年加速器推廣下,能尋找許多具有醫療潛力發展團隊,並帶動國際能見度。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全球市占率第一,旗下平台涵蓋98%的獨角獸新創公司,例如uber、airbrb等;另在醫療領域上,也曾在英國輔導新創公司協助解決國健署的電話爆量問題,目前該新創公司已是估值逾20億元的獨角獸。 王定愷認為,新冠疫情讓台灣防疫在全球大放異彩,能見度大幅提升,預期結合AWS醫療技術平台服務,有助開拓更多醫療獨角獸公司,並讓生醫加速器未來找到新出海口。不過,他也建議新創公司要勇於面對創業失敗的痛點,實際上只要不是傷筋動骨的失敗,透過加速器或有經驗的國際機構扶持,都有機會「加油添醋」找到新的利基。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今年「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超越生醫領域的框架,跨足到數位醫療領域,除希望能增強台灣團隊的研發量能,加速創新為社會與患者締造福祉外,也希望培育出具潛能的生醫及數位醫療新創人才與團隊,並幫助新創團隊躍上世界舞台,與國際生技新藥及數位醫療產業研發鏈接軌。 大咖加持 醫守、生德奈喜獲金援 受惠中研院、AZ藥廠加持,去年獲「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青睞的新創團隊,在資金、營運面大獲捷報!其中,醫守開發的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拿到柏克萊大學加速器資金挹金,今年該公司將辦理200萬美元募資,已吸引台、美創投入股,且該公司產品也正式進軍美國醫療院所。另外以微流體晶片設計混合技術獨創生物製劑廠設備的生德奈也獲國發基金支持,入股約一成股權。 去年7月才正式成立的醫守科技,透過人工智慧從醫療資訊系統端下手,推出「MedGuard(藥御守)」解決用藥錯誤的問題。醫守執行長龍安靖表示,醫生開錯藥受害的不只是病人,當健保署發現醫院開錯藥時,會以健保核刪的方式處罰醫院100倍藥價的金額,開錯藥的醫生也會被扣薪,後果相當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每年光是在用藥錯誤上就浪費420億美元,而醫守在台灣已有20億筆的處方箋資料,在美國目前也有2億筆資料,這個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將能為病人權利、醫生和醫院花費創造三贏局面。 目前醫守的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已吸引國內逾300位醫生使用,而美國透過柏克萊加速器引薦,哈佛醫院和加州大學醫院也將上線。備受關注的醫守近期將募資200萬美元,台灣和美國資金各半,現已有不少創投洽談中,預計年底前資金可到位。 另外,由德國單細胞分離新創公司Cytena去年才在台灣創立的子公司生德奈生物科技,專注於開發新一代微型生物反應器-C.Bird。C.Bird將是市場上第一台結合早期細胞株篩選以及監測的微生物反應器,提供製藥公司及研究機構新的生物製程解決方案,幫助生物製藥流程有限縮短時間、節省耗材成本及人力成本,進一步幫助藥廠加速製藥流程,使有醫療需求的患者能夠更早期得到相對應且更有效的治療。生德奈執行長蔡承翰表示,該公司是Cytena亞洲新據點,目前已獲國發基金入股投資。

Continue Reading中研院揪團 共尋生醫獨角獸

中研院國際級生醫加速器計畫決選出爐,8 組台灣生醫新星躍上世界舞台

台灣第一個結合產、學、研、醫的「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畫」,由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跨國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主辦,培育能打世界盃的生醫新世代。26 日舉行 Pitch Day 最終決選,8 組生醫新創新星脫穎而出,將在未來 3 個月獲得專業訓練課程、一對一商品化指導、國際專家顧問輔導,更有機會可代表台灣參與全球新創賽,助台灣生醫新星推向世界舞台、與國際接軌。 2019 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畫,集結中央研究院、國際藥廠 Astra Zeneca、台北醫學大學與國立成功大學等產、學、研、醫的資源提供,並針對癌症、心臟血管/腎臟/內分泌代謝、呼吸系统疾病及數位醫療領域等四大領域,邀請新創團隊報名挑戰。共有 31 組來自台灣和全球的新創團隊報名,並經審查面試篩選出 16 組優秀團隊進入 Pitch Day,進行最終決選,角逐國際生醫加速器入圍門票! 活動也特別邀請副總統陳建仁擔任頒獎嘉賓,陳副總統表示,台灣在生技新藥產業的付出及耕耘,值得被世界看見。自己對中研院一直有著相當深厚的情感,「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自 2018 年 10 月創園以來,肩負推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的重責,為幫助台灣醫療新創人才被國際看見的重要推手,期許台灣的軟實力能躍上國際生醫舞台」。 中央研究院院長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合會召集人廖俊智表示,中研院在今年 9 月 17 日正式成立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進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主要任務為統籌執行生醫轉譯研究至產業、及造福社會的應用。期盼透過此次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畫,培育出具潛能的生醫新創團隊,讓台灣新創人才在早期研發階段獲得更多資源上的幫助,接軌國際生技新藥產業研發鏈。 中研院院長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聯合會召集人廖俊智 台灣第一個結合「產學研醫」的國際級生醫加速器…

Continue Reading中研院國際級生醫加速器計畫決選出爐,8 組台灣生醫新星躍上世界舞台